近日,英國官方對外公布數據,稱“今年夏天,英國工人獲得了11年來最大的加薪,而失業率則降至70年代中期以來的最低水平。”。就業的繁榮代表著經濟的復蘇,有專家表示,雖然自英國新首相上臺后由于力主“硬脫歐”導致英鎊大跌,但是,英國整體市場依然表現良好,“為2008年年中以來的最強勁增長。”密切關注薪資增長的英國央行也稱,最新的增幅強于路透社對經濟學家的民調。
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夏季英國經濟保持穩定,占主導地位的服務業的強勁擴張勢頭抵消了制造業活動惡化的影響。
經濟加速增長表明,英國經濟雖然第二季度出現收縮,但在第三季度避免了衰退。
英國國家統計局周四公布,截至8月份的三個月,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折合成年率增長1.2%。GDP是衡量一個經濟體商品和服務產值的廣義指標。電視和電影制作幫助提振了服務業,服務業產值占英國經濟總產值的80%左右。
但制造業活動持續低迷進一步證明全球工廠活動放緩,這尤其給英國和德國等開放型經濟體造成痛苦。英國國家統計局稱,8月份整體制造業產值同比下降1.7%,13個制造行業中有10個行業產值環比下降。
英國8月三個月GDP月率好于預期,不過工業產出數據表現不佳。除脫歐之外,貿易緊張局勢的加劇也對歐洲各地的制造商造成了打擊,這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了壓力。
英國國家統計局統計學家Rob Kent Smith表示,盡管整個制造業表現疲弱,但過去3個月經濟增長有所增長。英國國家統計局補充稱,全球需求疲軟正在損害制造業出口需求,而占主導地位的服務業僅在8月份的增長就降至零。
英國首相約翰遜已承諾,在必要的情況下,將在10月31日前帶領英國在沒有過渡期的情況下退歐——盡管英國議會要求他,如果無法達成新的退歐協議,就再次推遲退歐截至日期。企業表示,無協議脫歐可能會對進口造成重大破壞。
根據普遍使用的衰退定義,連續兩個季度萎縮就表明經濟陷入衰退。但英國國家統計局表示,只有9月英國經濟史無前例地萎縮高達1.5%,才會出現衰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新任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本周早些時候警告稱,全球經濟正遭遇“同步放緩”。
迄今為止,英國央行尚未跟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FED)和歐洲央行降息,但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MPC)委員桑德斯上月表示,降息可能被證明是必要的。
上周公布的9月IHS Markit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數據直指,英國經濟第三季萎縮0.1%,企業報告稱,外國客戶因擔心英國無協議退歐,轉而購買其他國家的產品,導致3月以來出口訂單大幅減少。
英國國家統計局表示,今年8月,它沒有收到任何企業提供的有關英國退歐準備對經濟產生影響的實質性證據。
8月工業生產同比下降1.8%,是六年來最大的同比降幅。英國國家統計局表示,全球需求疲軟正在損害制成品的出口需求。雖然有電視和電影制作這個亮點,但在8月單月,占經濟主導地位的服務業增長仍放緩至零。
貿易數據顯示,英國8月全球商品貿易逆差從7月時的96億英鎊小幅擴大至98億英鎊(120億美元),與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測大體相近。
除此之外,以中國企業為代表的投資者對英企的關注度也大幅飆升。
有數據顯示,今年初至今,中國企業在英國完成了15宗大收購,價值高達67.5億英鎊(約合83億美元),超越了去年23宗交易60億美元的記錄。
而前不久,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集團更是以27億英鎊(相當于約252億港元)收購了英國企業集團格林王全部已發行股本及將予發行股本。據報道,除了27億英鎊現金,長江實業還承擔了該企業19億英鎊的債務,兩者相加得出的46億英鎊,約合430億港幣。
如此數量巨大的投資額,不僅讓英國市場再次顯露在世人眼前引發熱議。英國媒體更是對此評論稱,“這表明英國的企業對外國買家特別具有吸引力。” 有經濟學家預測,到2021年,英國經濟會產生更大的推動力,“GDP將增長2.3%。”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實現“不再只是歐盟的英國,而是世界的英國”,英國政府一直在努力提升自身實力。以“全球化英國”為綱領開展“后脫歐時代”的經貿活動。英國國際貿易大臣利亞姆?福克斯在今年2月,就曾公開闡述英國在國際貿易體系中的作用時表示,“脫歐后,英國將致力于借助自身優勢,把自己打造成現代、獨立、自由貿易的大國。”
而新公布的移民政策更有分析認為,比起投資力度,英國移民局更看重有創業意愿、創新精神的投資人赴英發展,從而創造就業并帶動英國經濟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