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為英國培養(yǎng)19位首相的伊頓公學,曾一直是英國精英階層與權貴的代名詞。讓我們來近距離觀察這所有著600年歷史的學校在招生制度上的演變過程。
兩年前的夏季,伊頓公學的新校長Simon Henderson在剛剛繼任之時便向外界表示,伊頓公學的未來將是適合現(xiàn)代社會的學府, 弱化一貫的社會階層氛圍,即“從北英格蘭的窮人家的孩子到南部的富裕家庭的孩子”都將有機會入讀伊頓公學。
用英國著名雜志《經(jīng)濟學人》的一篇相關文章中的話說,“Simon的這一想法,恐怕會與過去6個世紀中的70位校長們的理念相悖。”那么究竟這座使英國資本主義右派引以為豪,可以與亞瑟王齊名的英國標簽式的學府到底要發(fā)生怎樣的轉(zhuǎn)變呢?
從伊頓走出來的少年
地處白金漢郡的泰晤士河河畔,與女王鐘愛的溫莎宮隔岸相望,從這里走出來的十幾歲的少年們身著黑色燕尾服,打著領結。與幾個世紀前的伊頓生相比,唯一不同的也許是這些孩子中多了些棕色、黑色或是亞洲的面孔。學生們在古老的教室里學習,在由石子路環(huán)繞、草坪鋪就的操場上釋放年輕的活力,晚上在由50間臥室組成的宿舍樓里就寢,每人一個房間。
在英國許多其它的私校開始實施男女混合招生制度的時候,伊頓依然只招收男生。在其它學校提供選擇性寄宿制度的時候,伊頓依然保持著學生必須住校的傳統(tǒng)。除此之外,亨利六世的雕像依然在校園屹立,身著長袍的老師們在清晨時分騎著自行車繞過庭院……這一切并沒有使你感到伊頓和從前有什么不同。
當然對中國乃至全世界向往伊頓的人來說,以上這些也是伊頓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伊頓自然不會將這些具有儀式感的復古情懷打破。伊頓的改變是將社會階層流動與英國傳統(tǒng)相結合,真正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真正向世界敞開大門
學生的構成決定了學校的特征,這個世界上沒有比伊頓更加突出這一點的學校了。幾百年來接收英國統(tǒng)治階級的后代,將其打造成政治領袖和領導人物。這一傳統(tǒng)如今已經(jīng)改變,新的入學制度已經(jīng)使窮人家的聰明孩子,以及來自海外的優(yōu)秀學生進入伊頓。
伊頓學生帶著用花朵裝飾帽子,將進行歷史悠久的劃船游行。
同時,許多屬于伊頓的經(jīng)典與傳統(tǒng)因素被保留了下來。其中之一便是很多家長爭相將孩子送往這里的理由,那就是,伊頓將會不遺余力地將孩子的潛能挖掘出來,如校長所言“不以追求卓越為恥(Unashamed in its pursuit of excellence)”。
伊頓的目標是一如既往地培養(yǎng)精英,但同時又迎接新的精英階層,他們富有的同時又具有頭腦和雄心,而不僅限于英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擁有族譜、伯爵頭銜以及田地的貴族們。
伊頓學生進行歷史悠久的船只游行。
具體實現(xiàn)改變的方法之一就是效仿美國哈佛大學的“零需求”(Need-blind)獎學金制度,即根據(jù)學生的學術能力招生,而不讓學生擔心付不起學費。在伊頓就讀的學生家長們,每年要交?34,000,這個價錢高于英國平均工資?7,000。
提出“零需求”計劃的是伊頓的教務長William Waldegrave,他說:“我希望伊頓能夠繼續(xù)培養(yǎng)首相、坎特伯雷大主教和各個領域的創(chuàng)業(yè)者,但他們中的四分之三將都是有伊頓獎學金支持的。”
在過去,伊頓被認為是陳腐和守舊,只為英國貴族子爵們服務的學校,而對金融城中那些積極進取的交易師們的兒子則大門緊閉。曾經(jīng)的“伊頓名單”就是這種偏見的證明,它會為伊頓畢業(yè)生的還在襁褓里的兒子們保留入學名額。
這個名單在1990年時被廢除。10年后,統(tǒng)一的入學考試和面試推出,針對所有想要申請伊頓的11歲男孩。自此,伊頓的生源開始多種族化起來,成功的巴基斯坦移民和馬來西亞工程師的后代得以在這里受教育。
15歲的Hamza Shaukat,來自巴基斯坦,斬獲8萬英鎊伊頓獎學金。
貧民窟出身的16歲少年Stephen Geddes獲得全獎入讀伊頓。
同時,入學考試更加難,每年招收的優(yōu)秀學生逐漸增多,而愚笨懶散的貴族子爵被排除,當然聰明、勤勉的貴族后代依然被錄取。
伊頓的改變對學校傳統(tǒng)的學生形成了根本上的撼動,對伊頓來說的新生源的背景更加多元,更加國際化。可以說是伊頓的“新貴”。但是英國有句話是:沒有人會顛覆自己的王權。伊頓深知,打破舊有的制度,社會階級的流動性會將兩個階層的距離縮短 。
新貴們一旦進入伊頓,也會尋求延續(xù)性。而且這些新貴們的財富更具流動性,比英國老貴族的土地財富更易持久。同時,新貴中女人往往和男人一樣有能力,所以孩子受母親熏陶,不會坐享富貴,而是積極打拼。新貴的進入并不會稀釋伊頓固有的精英形象,反而使其更具生命力。
激烈的競爭
最初,從英國的貧困地區(qū)和海外招生并不容易,這很出乎意料;因為很多其它學校的負責人不想丟掉他們的尖子生,而家長們也不確定伊頓是否還是高不可攀的貴族世界,害怕自己的孩子無法融入。
2014年,BBC制作的有關三個靠獎學金在伊頓就讀的男孩的紀錄片播出后,才引發(fā)了新目標生源的申請人數(shù)激增。據(jù)學校的入學官說,紀錄片中的三個孩子已經(jīng)20幾歲,他與其中的兩個最近有過交談,一個已經(jīng)成為保守黨國會議員演講寫手,并準備參選議員,另一個則成為了演藝界的新星。
伊頓每屆只有1,000個報名名額,錄取人數(shù)為250名。有的父母有時不惜走后門。
據(jù)說,剛退休不久的招生主任Charles Milne曾經(jīng)被一位聲名顯赫的俄羅斯富商探訪,他兒子在入學測驗中失利,被劃入等待名單中。
Milne回憶說:
“那個俄羅斯富商和他的兩個保安涌進我的小辦公室。我向他們解釋我們的招生系統(tǒng)如何運作,如果他的兒子進入,就會有一個男孩不得不放棄他的位子。還沒說幾句那個富商便擺手說:‘我不會浪費你的時間,等你想好了我需要做什么我兒子才能拿到進入伊頓的位子,你就來找我。’那個男孩最終去了別的學校。而另一個被拒絕的外國男孩的家長則在電話里直接對Milne破口大罵。”
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下,也難怪伊頓考試前的等候室里如同電影《獵鹿人》中的賭博場景,俄羅斯式的賭博轉(zhuǎn)盤飛速旋轉(zhuǎn),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孩子們面色蒼白地坐在那里,旁邊的家長不時對他們耳語。沒有人和其他人說話,緊張程度可想而知,這致使一些男孩兒在進入面試房間的時候忍不住哭出來。
這不只是考生們之間的競賽,更是對一個學校在人才選拔方面的智慧的考驗。家長們?yōu)閹椭⒆舆_到目標,會去做任何事情;考前準備中事無巨細,聘請輔導老師,不停地做口頭與非口頭的邏輯推理測試,并送他們?nèi)ド厦嬖囌n程,學習怎樣在面試中活潑而又會察言觀色。
但遺憾的是,仍有很多在機考測試中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孩子,在面試中因為不夠有趣而被淘汰。據(jù)學校的面試官說:“如果在面試中哪個孩子讓我笑了,那么他進入的概率就會很大。” 伊頓所考核的并不只是孩子的智商,學生的情商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全面的素質(zhì)培養(yǎng)
在1950年代,伊頓的名聲為學生所帶來成功要多過他們在那里所受的教育。 如今,這里的教育水平與學生獲得的成功是成正比的。伊頓平均每年250名左右的畢業(yè)生中,有70%進入世界名校。2016年有85人進入牛津和劍橋。
相對于進入名校的比例,伊頓更重視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戲劇就是其主要的優(yōu)勢之一。伊頓在戲劇專業(yè)方面的資金投入要超過英國頂尖的戲劇專業(yè)學校。星探經(jīng)常在這里出沒,期待找到下一個埃迪?雷德梅恩(Eddie Redmayne)——畢業(yè)于伊頓,2014年的奧斯卡影帝。
埃迪?雷德梅恩
如果成功的定義不是單一的通過考試成績來衡量的話,伊頓在培養(yǎng)成功人才方面是首當其沖的,學校投資的興趣課程的領域非常廣泛。根據(jù)英國教育慈善機構Sutton Trust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伊頓只培養(yǎng)了英國0.04%的中學生,但8,000個該機構評估的優(yōu)秀中學生中有4%來自伊頓。
從伊頓出來的精英,一般都活躍在英國社會的最頂端,除了19位首相外,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帶領的前保守黨內(nèi)閣中有13位出自伊頓,還包括我們耳熟能詳?shù)那皞惗厥虚L、上任一年多的英國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坎特伯雷大主教賈斯汀·韋爾比(Justin Welby)、諾貝爾生物獎獲得者約翰.格登(Sir John Gurdon),再久遠一點的有詩人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和經(jīng)濟學家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以及36位維多利亞十字勛章獲得者等。
華裔學生在伊頓
從2007年13歲的吳比成為第一個考取國王獎學金的中國少年開始,便可以在媒體上陸續(xù)看到出現(xiàn)在伊頓校園里的中國或者華裔面孔。 如2013年,在英國埃塞克斯出生的香港少年獲得了3.2萬英鎊的伊頓國王獎學金,他的父母在英國經(jīng)營外賣店十幾年。
畢業(yè)班學生離開學校前,在畢業(yè)生簽名簿上簽上自己的名字。
還有著名的華裔混血馬術運動員華天,在2016年的里約熱內(nèi)盧的奧運會上,他代表中國取得了馬術奧運會前八名的歷史性突破。雖然早在2003年進入伊頓,但他的經(jīng)歷因在馬術領域的耀眼成績而被再度關注。
同時,伊頓公學本身還推出針對中國學生的夏季英語課程,以及關于領導能力培養(yǎng)的網(wǎng)絡課程。可以說這個古老西方的貴族學校,對于中國人來說不再高冷而神秘,只要你的孩子足夠優(yōu)秀,便有機會成為這學府的一員。
結語
英語里有個詞“Old Etonians”(老伊頓生,簡稱OES),在一些圈子里成了彼此認同的紐帶和標示。常常看到媒體報導中有伊頓弱化精英主義的說法,但伊頓實則是在逐漸弱化其固有的王公貴族的標簽,而對培養(yǎng)精英的目標從未改變。
曾經(jīng)被英國人認為有距離感的“伊頓腔”,也不過是對卓越群體無傷大雅的一種辨識方式。因為能夠進入伊頓,已經(jīng)是足夠優(yōu)秀的證明。而OES這個頭銜也將隨著伊頓不斷適應世界發(fā)展的趨勢下,繼續(xù)以精英之名承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