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之前,英國Channel 4制作了一檔名叫《Very British Problems》(大英煩事多)的節目,
節目的主要內容就是拍攝采訪一些英國人對自己國家人文的看法及吐槽——準確來說,主要是吐槽英國人一直以來性格上“悶騷”的特點,說明這種性格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經歷...
比如關于很日常卻老是讓人內心很忐忑的一件小事——理發,即便被理發師剪得亂七八糟,也會強撐著微笑:
“我曾經被剪出一個糟糕到差點讓我哭出來的發型,但我當時并沒有對理發師抱怨說‘這是我這輩子剪過最爛的發型了’,
我們英國人一般都不大好意思對別人說傷人的話,特別是對理發師。
就好比理發師給我剪了個丑到不能再丑的發型,我也會強行露出尷尬而又不失禮貌的微笑并對他說:
‘剪得真是太好了,這就是我最想要的發型!’...”
這種“內向”的文化特征,特別體現在英國人和別人溝通上——他們有時候為了避免和別人溝通交流,什么事都做得出來。
比如很多英國人有時候碰到熟人,不得已之下尬聊的情況下,只能假裝電話響接電話,希望對方能趁這個時間識相默默走開...
英國藝人James Corden就表演了一段自己平時借電話逃離尬聊的手段,這舉手投足,都是戲啊...
”不好意思,這個電話要接一下,哎沒辦法,總是有這些無聊電話...”
“噢對對,你等一下...那個,要么你先去忙,我們改天再聊?”
為了避開交流,他們可以耍出一套功夫...
正因為這種文化氛圍加持,英國人約會什么的,也是心累...
“千萬別以為我們英國人約會很浪漫啥的,真的完全不存在啊...
同樣是在約會時說一些贊揚對象的話——
”人家法國人約會時說出來會讓人感覺他們口音很好聽,用詞也是各種華麗到不行,
人家意大利人約會時說出來會讓人覺得浪漫又酷炫,
然而那些話一旦從英國人的嘴里說出來,就會讓對方覺得你腦子有毛病啊...“
——其實不單單是文化上的差異,有時候一個小小的生活習慣,這個國家都可能非常不同。
對于這些生活習慣,那些赴英留學的國際學生們,感受就非常深:
“在英國留學最讓我震驚的是就是這里的人們都很喜歡走路啊!
不是走路這件事本身讓我震驚,而是即使是他們在凍死人的冬天大晚上出門去離學校30分鐘路程的夜店,他們寧愿長途跋涉也不愿意打個車,打車明明又安全又快啊...
在雅加達人們經常叫出租車,而且我在美國上大學的朋友也告訴我說,在美國大家晚上出門都是首選Uber叫車。
我能理解可能因為價格的原因,但是其實大家去夜店喝一品脫啤酒花的錢和分攤一輛出租車的錢也差不了多少吧,反而英國人把錢花在喝酒上似乎很慷慨?!?/b>
(截圖來自網絡)
“讓我感觸最深的一點是,英國的校園就像一個小城市。
學校里有一家夜店、一家星巴克、三家Costa和兩家SPARs,學生會主席這個職位竟然還有薪資?
一切都方便的嚇人:圖書館一周七天24小時開放這點真是太棒了,這里的管理也比我自己國家的簡單,每個人感覺都很友好,有禮貌也耐心多了。
可能你來這里上學要花一大筆錢,但是我作為一個外國留學生對這里確實印象深刻?!?/b>
(截圖來自網絡)
“在荷蘭大多數大學都沒有一個固定的校區,在這個學校上學的人很可能在另一個地方生活,甚至健個身又得跑去其他地方。
但在英國就很不一樣,上學期間只要你愿意就可以一直待在校園里不需要離開。
同學之間的關系也相對親近許多,我得努力去適應這樣的生活方式?!?/b>
(截圖來自網絡)
入讀英國大學向來都是一種非常獨特且美妙的體驗,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總能擦出不少別樣的火花,如果有小伙伴還遇到過一些有趣的事,可以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