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河畔,天色已逐漸暗沉,落日在消失之前,燃燒了天際,將余暉灑在河面,模糊了大本鐘的倒影。夕陽下的英國,好似夢幻仙境,令人癡醉。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擁有完美黃昏的國家,卻有一個“日不落帝國”的稱號。
“日不落帝國”(英文為“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這一稱謂,并不是指這個帝國沒有黑夜,而是指在這個帝國疆域范圍里不論何時都有領土處于白晝中,類似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概念。要想被稱為“日不落帝國”,需要足夠的繁榮強盛,并且能在全世界均擁有大量領土并掌握當時全球性霸權。歷史上超級帝國眾多,能稱為“日不落帝國”的卻寥寥無幾。
“日不落帝國”是大航海時代的產物。對東方財富已久的覬覦,加上當時已有貿易路線受阻、政局動蕩、經濟蕭條、航海技術提高等因素,刺激了歐洲人開拓新航線的渴望,開啟了大航海時代。伴隨著大航海時代而來的是帝國主義的殖民與掠奪,新大陸的發現使領土擴張成為可能。歐洲總共不過跨越了5個時區,美洲的發現,使世界向西拓展了約10個時區的領土。1522年9月8日,麥哲倫的航隊中僅存的“維多利亞”號完成環球航行后返抵西班牙,成功地找到了穿過南美洲通往太平洋的海峽,打開了帝國殖民太平洋之路,從此全球擴張更是變成了可能。
“日不落帝國”這一稱謂,最早屬于西班牙帝國。16世紀中,作為地理大發現和殖民擴張的先驅的西班牙,通過新航線壟斷了歐洲對東亞、南亞的貿易,逐漸成為了海上強國,并逐步實現了對南北美洲大片領土的征服于占領,將版圖擴張到大西洋彼岸,其中包括亞洲的菲律賓群島,甚至還一度統治了臺灣16年。1580年西班牙兼并葡萄牙帝國并獲得了其廣闊的殖民地,自此西班牙一直維持著世上最大的帝國一直到1618年卷入宗教戰爭(既三十年戰爭)前。
在征服了美洲大量土地后,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說出了名垂千古的一句話:“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日不落帝國”由此而來。
只可惜月有時缺,日有時盡,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慘敗于英國,西班牙帝國始顯衰態。隨后荷蘭、英國等新興海權抗衡壓制了西班牙的海上霸權。在先后經歷了17世紀初的三十年戰爭、18世紀初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9世紀初的半島戰爭后,19世紀末短暫的美西戰爭后,西班牙失去了所有的殖民地,貽笑于歐洲各國。“日不落帝國”的威名,湮沒在了歷史長河中。
英國在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后,逐漸成為新興的海上強權,控制了主要的海上貿易航線,并開始不斷擴張海外殖民地。之后,英國在17-18世紀的英荷戰爭中打敗了“海上馬車夫”荷蘭,又于18世紀中葉的七年戰爭中打敗了法國,并奪取了兩國的大片殖民地,確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1763年,在七年戰爭中勝利的英國首次驕傲地自稱“日不落帝國”。1815年英國在拿破侖戰爭中的取得勝利,威名遠揚,此時的英國已經取得了無可爭辯的霸權,成為了全球警察,開啟了“不列顛治世”時代。經過了多年的殖民與征服,1921年,英國已經擁有約占當時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4到5億)和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的領土(約3367萬平方公里),是歷史上最大的帝國。大英帝國的領土從英倫三島蔓延到岡比亞、紐芬蘭、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馬來亞、緬甸、印度、烏干達、肯亞、南非、尼日利亞、馬耳他、新加坡、香港以及無數島嶼,遍及24個時區,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
英國經濟學家杰文斯在1865年曾這樣描述:“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區,澳大利亞是我們的牧場,秘魯是我們的銀礦,南非和澳大利亞是我們的金礦,印度和中國是我們的茶葉種植園,東印度群島是我們的甘蔗、咖啡、香料種植園,美國南部是我們的棉花種植園。”
月盈則虧,日中則昃,大概是天道循環,西班牙的宿命再次降臨到大英帝國頭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消耗了英國大量的國力,動搖了其的世界霸權,緊接著的幾年里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相繼獨立。19世紀70年代以后,英國逐漸喪失工業壟斷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更是使英國陷入混亂,淪落到參與馬歇爾計劃,接受美國資助的地步。與此同時,世界民主主義興起,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紛紛要求獨立。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獨立,此后英國陸續失去了大量殖民地,到目前為止,英國僅剩14塊海外領土,包括安圭拉、英屬南極領地、百慕大、英屬印度洋領地、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直布羅陀、蒙特塞拉特、圣赫倫那(包括阿森松島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皮特凱恩群島、南喬治亞島與南桑威奇群島和塞普勒斯英屬基地區,其中在南極洲聲稱的英屬領地還并不被其他國家所承認。近年來歐洲時局動亂,英國內憂外患,更是不復當年光輝盛況。“日不落帝國”的太陽,終究落下矣。
盡管如此,太陽在英國海外領地或英聯邦王國上依然沒有下落,英國還是“日不落”。同樣沒有日落的還有法國,然而當世人提起“日不落”時,卻單單想起英國,“日不落帝國”已儼然成為了英國的文化標志。